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她放弃高薪职位回乡做电商 帮村民把“土货”卖到全国

    信息发布者:shuijing_xin
    2018-11-06 09:06:51   转载

    新建好的道路,让“村并村、社连社、户联户”。 (南川区政协供图)



    村民正在分拣打包收获的猕猴桃,通过农村电商销往全国各地。


    10月25日,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,天上飘着小雨,山里雾蒙蒙的,有点阴冷。37岁的李平正在摆放刚清洗出来的子姜,这些子姜会有“电商”定期上门收货,一点也不愁销路,价格比外面收购价还高。

    上门来收购村民子姜的“电商”,就是南川区政协常委、重庆红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先曼。4年前,她放弃主城的高薪职位返乡创业,如今电商扶贫体系已经覆盖21个乡镇,通过网络把村民的“土货”卖到全国各地,刚上线不久的京东南川馆已吸引10多万“粉丝”。


    “包销”贫困户农产品


    李平家住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一社。因为家里穷,他很小就出去打工了,浙江、海南等沿海城市到处跑。虽然挣得不多,但还是会有点结余。他的打工生涯,却因为一次工伤戛然而止。

    这次意外,让李平失去了右手,也结束了四处打工生涯。2005年,他回到老家。父母年迈多病,家里没有收入来源,李平成了建卡贫困户。

    虽然成了残疾人,但李平不甘心,在地里种起了水稻。由于交通不便,又没有能力运太多出去,每年除了自家吃,也卖不了多少钱。李平想多种一些,但销路却让他犯了愁。

    直到遇到来村里扶贫“结对子”的魏先曼,李平生活才发生了改变。“你把谷子卖给我,肯定给你个好价钱,放心种!”魏先曼的话像一剂强心针,李平干劲上来了,种植面积也越扩越大。魏先曼兑现了自己的承诺,李平用卖谷子的钱养了仔猪、包了鱼塘。

    “你可以试着种子姜,市场好,价格也高。”魏先曼又给李平支招。今年,李平种植了一亩地子姜,魏先曼全部“包销”,收入又增加好几千块。

    有了魏先曼的帮助,李平靠勤劳脱了贫,还走上了致富路。魏先曼说,“我还打算建一个民宿,让李平在周围种地,让游客体验采摘和农耕,他又可以多一份工资。”


    200余种“土货”销往全国


    重庆红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先曼,看上去很干练,做事也有“辣妹子”的风风火火。

    魏先曼从南川一个贫瘠闭塞的小山村走出来,从餐厅服务员做起,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,后来在南岸区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总经理,收入不菲。当时,她也没想到,几年后自己会回到农村,每天和红苕、板栗、子姜打交道。

    “以前,每次回南川都有朋友请我带些农村土特产,而村民好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去。为何不搭个平台,方便买,也方便卖?”

    坚定她这个想法的,是一颗小板栗。魏先曼回乡时,遇到了村里70多岁的韦大爷,他靠卖板栗生活,由于年纪大,找不到销路,贩子来乡里一元一斤就收走了,赚走了大部分利润,老人自己却赚不了几个钱。

    她通过做电商的朋友,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了韦大爷5000斤板栗。收入多了好几倍,韦大爷笑得合不拢嘴。

    魏先曼辞职回到南川创业,每天都往田间地头跑。如今,她旗下的“南川好礼”“淘乡村电商”“京东南川馆”等品牌,集中展销农副产品、手工艺品、深加工食品等,农旅特产有12个类别、近200种。覆盖南川区21个乡镇、36个村、50余家农业公司和合作社,以溢价10%-30%的价格收购贫困村民的农产品。

    魏先曼将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,第一家带有扶贫性质的“南川好礼旅游商品展销中心”在南川名润广场开起来,各种土特产吸引了城里人购买。目前,她已在金佛山、大观高速路服务区等地开了8家线下店,明年还计划布局T3航站楼和洪崖洞。


    “空壳村”有了稳定产业


    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,离城区只有2.5公里,交通非常方便,但却是南川区40个市级贫困村之一。为何会成为贫困村?原来,村里以传统农业为主,自从村里的小煤矿关停后,再也没有什么产业。

    这里是南川区政协机关脱贫攻坚联系单位,区政协秘书科科长王世平,是派驻到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的“第一书记”。

    要让村民们增收,首先得找到合适的产业。王世平来到半溪河村之后,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清理集体资产,一片煤矿关停后闲置已久的空地让大家眼前一亮。

    半溪河村距离渝湘高速南川收费站、东胜收费站下道口均为4公里,距离三万南铁路南川站仅有两公里左右。“拥有好的交通条件,何不把这块空地变废为宝?”王世平说。

    去年,半溪河村以村集体组织南川区黄幺姑股份合作社为载体,利用这块闲置土地新建物流仓库,并申请到南川区扶持村级集体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。

    今年2月,物流仓库面积启动修建,有物流仓库面积约1000平方米,也有办公用房800余平方米,盘活了闲置集体资产。目前,物流仓库已经基本竣工,明年初将启动招租,主要以储存百货等商品为主,预计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0万元的收益,破解了“空壳村”的问题。

    “物流仓库还没正式招租,已有不少人来村里咨询,这里的交通条件好,应该不愁入驻的客户。”王世平信心满满。


    森林资源成了“富矿”


    在半溪河村,还有一个优势:自然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高,可开发利用面积较大。但是,由于缺乏资金、技术,信息不畅等制约,资源只能“养在闺中”,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。

    半溪河村亮火关,海拔1000多米,雨后云雾缭绕,一层层梯田美不胜收,隐约能看见坡上的茶园。“精准扶贫茶叶产业示范基地”的大字很显眼,村民们在茶叶基地里忙碌着。现在,茶叶基地面积已经发展到1600亩,去年给当地村民发放务工费30多万元。“这一年多,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,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收入增加了很多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半溪河村二组建卡贫困户刘高贤说。

    半溪河村白露片区,海拔高、夏季凉爽。王世平联合南川区政协委员吴守勇,提交了《关于打造半溪河村白露地区近郊旅游休闲避暑地的建议》,得到当地政府的采纳。

    山里开起了南川广源避暑休闲村,夏天不少游客慕名来纳凉、露营,周末最多一天接待了2000多人。今年还办起了猕猴桃采摘节,周围村民的2万多斤红心猕猴桃销售一空。

    54岁的杨淑芳是建卡贫困户,破旧的农房已经成了危房,南川区政协工作人员陈林雄负责“结对”帮扶,给她申请到D级危房政府补贴。如今,杨淑芳建起了新房,漂亮的两层小楼就快完工了。

    陈林雄刚踏进门,杨淑芳就端给他一碗熬好的“金佛山油茶”。“现在游客多了,打算开个农家乐,‘金佛山油茶’可是我们的特色。”杨淑芳对未来满怀期待。

    目前,半溪河村稳定脱贫67户、202人,昔日的市级贫困村摘掉了“穷帽”。

    本报记者 蒋艳

    记者手记




    34份材料“议政建言” 让扶贫脱贫更精准


    产业风生水起、道路宽畅通达、房屋修葺一新、用水方便干净……谁曾想到,短短一年多时间,南川区昔日的市级贫困村,摘掉了“贫困帽”,老百姓的激情和干劲也鼓起来了。

    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是南川区政协机关的脱贫攻坚联系点。这里是城郊与山区接合的贫困村,80%以上的贫困户生活在道路险陡、产业薄弱、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山地区。

    “以前,信息不畅通、交通不方便,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。辛苦种的糯苞谷,几角钱一斤也没人来拉。”这是村民程乾华的“老实话”。

    随着“农村电商”发展起来,村民的“土货”搭上货车、飞机卖到全国各地。山高坡陡没有路,南川区政协积极协调和帮助,32公里道路率先铺开建设,半年就实现了“村并村、社连社、户联户”。这一年多来,南川区政协围绕精准扶贫脱贫问题开展议政建言,提交提案、社情民意、调研报告等材料34份,瞄准的都是产业、医疗等民生问题,还“结对子”进行帮扶,让扶贫脱贫更“精准”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